News

2025年5月18日,《王家新书法精品陈列》暨“泰文楼书法馆”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泰文楼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位书画爱好者、知名学者、艺术家见证了这一书坛盛事。
探寻“地大物博”还得逛“博物”,多角度多形式创意“打卡”、多少文物或可爱或惊艳化身成“顶流”……去逛一逛博物馆吧,去感受凝结在其中独特的东方美学与风采时光。 观看视频》》 ...
当前,姚迪雄作品展正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120米长卷《人与自然·澳洲魂》以中国画的技法描绘了澳大利亚原住民的生活与当地自然风光,融合了原住民的绘画、石刻、木雕、歌舞以及传说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300多年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将中国农业、手工业、制造业几千年来的实践技巧和毕生心血整理,写出《天工开物》这一凝聚着中国古代科技与工艺文明的“宝典”,其中许多生产技术甚至沿用至今,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2025年5月18日,天津高水平 ...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5月18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记者从活动开幕式上获悉,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3万个、教育活动51.1万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 ...
今天是第15个“5·19中国旅游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执行主任娜塔莉娅·巴约纳5月19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凭借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先进的科技生态系统,中国正在促进旅游业蓬勃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唐卡藏语意为“能摊开观赏的布绢卷轴画”,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雪域高原旳文化瑰宝,被誉为藏族历史的“百科全书”。以拉卜楞唐卡为代表的“甘南藏族唐卡”,2008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如今,逛博物馆已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51万余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5月18日,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在剪月季花枝准备进行扩繁。
从沉浸式逛展到“情绪文创”产品出圈,博物馆的参与式浪潮正在不断创新。新的尝试来到了博物馆以外的空间,快闪、夜游活动、文创市集甚至剧本杀,通过社交场景结合文旅经济的同时,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也愈发深厚。
方寸邮票承载千年文明,一纸信笺传递家国情怀。5月17日上午,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二年级10班的师生走进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在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通过 “观邮史、书寄语、传火炬” 三重文化体验,开启了一场夏日邮旅。
他把文物“绣”活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新元,绣针为笔,丝线作魂,他让博物馆的冰冷青铜,变成触手可温的文化记忆;让漂泊海外的珍宝,在织物上得以重生。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